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老师专业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5年3月12日在永利集团yl6809官网会议室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备课会。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彭伟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鼓励老师们积极分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后,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探讨“辩证法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时,唐悦老师指出,辩证法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地看待事物,有效应对挫折困难,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辩证法客观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面对考试失利或竞赛失败时,将其视为成长的机遇和挑战,在与同学产生意见分歧时,通过辩证思维理解他人,求同存异。
对于“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是否也能创造价值?”这一问题上,李方婷老师认为: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商品的价值也只能是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因为机器设备的开发、应用和操作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它只是作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价值可以通过活劳动转移到商品中,但本身不会创造新价值。
在讨论“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时,张洁老师认为,自发与自觉是标志人们行为活动觉悟程度的范畴,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日益深入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觉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创造历史的自觉性得到空前发挥,但随着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仍需不断提高自觉性。
针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王新新老师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尽管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并未改变,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一次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关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次经济危机还没有灭亡,这是不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存在缺陷”,杭红霞老师认为,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间较短,还未发挥全部生产力,且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改良来缓解矛盾,降低危机爆发频率。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存在缺陷,资本主义的矛盾依然存在且在不断深化,当矛盾彻底爆发,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再发展生产力时,就是其灭亡之日。陈胜婷教授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角度进行了补充和梳理。
在讨论“经济上的价值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混淆”时,毛鳗翎老师明确指出,哲学上的价值是普遍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具有主观性;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较为客观。
对于“剩余价值理论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过时”,余佳盈老师认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逻辑在数字经济中依然存在,剥削本质未变,但形式更新,价值创造也更复杂,需要将“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纳入理论体系。例如,人工智能依赖的芯片制造、数据标注等工作,以及平台经济中骑手、司机等零工劳动者的劳动,都体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在新时代的应用。老师们针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此外,老师们还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两个结合中‘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区别”、“实践观、真理观、价值观、自由观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的重要价值”等等问题。
此次备课会紧密围绕培训学习内容,结合课堂上学生常提出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难点,深入研讨,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老师们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未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图/李方方 文/杭红霞
Copyright ©2025 yl6809永利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首页|NO1 All Rights Reserved